2019年考研政治预习试题(十二)
一、选择题I: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这是()
A.有神论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把握到电能的规律和原理,把这个成果运用到生产领域,研制生产出各种工业和家用的电器,方便和改善了人类的生活。这一事实说明了()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
C.真理和价值的统一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3.在哲学史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自身的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D.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4.商品交换是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的,在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则表现为()
A.交换双方的价值量相一致
B.交换双方的使用价值量相一致
C.交换的数量和比例相一致
D.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5.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就是()
A.资本主义的占有规律
B.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规律
C.无产阶级贫困的规律
D.经济增长的规律
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是指()
A.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经济
B.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经济
C.以生产资料私人占用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经济
D.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为少数人的利益服务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对立的经济
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武装斗争
B.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建设农村根据地
D.政权建设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是以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新军阀统治为主要目标的统一战线,它的名称是()
A.革命统一战线
B.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9.解放战争时期我党制定的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是()
A.《井冈山土地法》
B.《兴国土地法》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五四指示》
10.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理论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A.加强党内组织建设
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C.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D.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11.邓小平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
A.生产力发展
B.生产关系成熟
C.上层建筑完善
D.法制健全
12.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
A.实现科技的飞跃
B.实现综合国力的增长
C.实现精神文明的进步
D.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13.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最好的结合点是()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实行股份合作制
C.实行企业的联合
D.实行股份制
14.“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这主要是因为()
A.农业属于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我国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条件比较薄弱
C.我国的改革率先从农村突破
D.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5.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是()
A.20%
B.25%C.30%
D.35%
16.2007年6月25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17~33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17.古希腊,欧几里德证明三内角之和等于180°;19世纪30年代,珞巴且夫斯基证明三内角之和小于180°;19世纪50年代,黎曼证明三内角之和大于180°。这三种几何学说明()
A.空间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
B.空间特性是相对的
C.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
D.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
18.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哪些现象属于物质的是()
A.镜中花,水中月
B.阶级斗争
C.引力场
D.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
19.“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意识可以创造物质
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观点
C.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
D.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20.下面关于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
B.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C.全面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D.可持续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21.经济规律的类型有()
A.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B.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特有的经济规律
C.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D.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22.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23.小强花100元在某商店购买了一个篮球,商店将其中的3元用于交纳税收。在这一过程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
24.现代企业制度中出资者的所有者权益包括()
A.资产受益权
B.重大决策权
C.资产支配权
D.选择管理者的权利
2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中,具有社会主义、半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是()
A.个体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合作社经济
26.实事求是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其基本内容有()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实行领导与群众相结合
27.1956年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有()
A.不要四面出击,树敌过多,造成全国紧张
B.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D.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28.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
B.必须以实用化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必须具有中国特色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29.我国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形式包括()
A.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B.城市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C.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设
D.政府官员直接选举制度建设
30.现在我国许多城市都提倡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
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
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
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
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
31.2006年11月3日至5日,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胜利召开,中国领导人和40个非洲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或代表相聚北京。峰会通过的成果文件有()。
A.《中非合作论坛参会国宣言》
B.《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宣言》
C.《中非合作论坛——北京行动计划(2007年至2009年)》
D.《发展中国家发展法案》
32.2006年12月14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正式接()等国家加入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
A.塞尔维亚
B.波黑C.黑山
D.拉脱维亚
33.2007年5月8日,韩国与朝鲜在板门店举行第五轮将军级会谈,就()进行磋商。
A.韩朝铁路试行的安全保障
B.海上边界问题
C.陆上边界问题
D.两国人员相互往来
三、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材料并回答问题,将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34~38小题,每题10分,共50分)
34.阅读以下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材料。
材料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其根本任务是用“和谐”的思想方法来思考问题、解决矛盾。建立和发展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作为整个社会精神文化的思想内核;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和谐的价值取向;通过对和谐的肯定评价和相应的奖惩褒贬,建立健全各种制度以及法律规范、行为准则,以指导和约束各种社会行为。
摘自《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材料2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阶段的条件下,要不断解决好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着力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国民素质、激发奋斗热情,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
摘自胡锦涛《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1月10日)
材料3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不断增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增强党的思想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感召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材料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摘自中共十七大报告回答下列问题:(1)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不断地发展和建设和谐文化”?
(2)如何理解“必须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简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重要作用。
35.下面是有关我国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状况的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增长,年均增长9%左右,尤其在1991年以后的十年(1992—2001年)中,GDP总值翻了一番半(增长152%),GDP年均实际增长率达到了9.7%,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达到了8.8%.2004年我国GDP达到13.65万亿元,人均GDP突破万元。但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世界各国往往把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指标之一。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低于0.3属于分配比较均等,0.3—0.4属于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明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据统计,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的综合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而且呈继续上升趋势,近几年的增速甚至超过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2004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0.465,2005年逼近0.47.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调查,中国内地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我国的这种收入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反映: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部门资料显示,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例为2.17:1;2002年扩大到3.12:1.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受的各种补贴和福利,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差距还要大得多。
二是区域之间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据2002年各省市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行榜显示,最落后的西部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3121元,而最发达的东部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822元,是最落后省份的5倍多,最发达的上海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32258元,是最落后省份的10倍多。
三是阶层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据统计,2002年全国收入最高的1%人群组获得了全社会总收入的6.1%,比1995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最高的5%人群组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近20%,比1995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最高的10%人群组获得的收入占全社会总收入的32%,比199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四是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0年,行业最高与最低人均收入比为1.29:1,1995年达到2.23:1,1999年达到2.49:1;2002年为13:1摘自《理论热点18题》请回答:(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为什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保持较高增长速度的同时,却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2)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采取措施?
36.“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关键在党的领导。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各级党委要全面分析和正确判断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加强和改进对经济社会重大事务的综合协调,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局。
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请运用有关知识,结合上述材料,论述毛泽东关于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胡锦涛说,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胡锦涛总书记的“6.25”讲话材料2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指明了方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探索和把握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方针,也是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
摘自新华网请回答:(1)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2)强调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3)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8.本题为选做题,请在Ⅰ、Ⅱ两道试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Ⅰ道试题的成绩记入总分。
选做题Ⅰ:下面是有关中日关系的一组材料:材料1日本和中国将迎来邦交正常化30周年。30年间,两国间的交流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扩大,但在历史认识、安全保障、台湾问题等方面也多有摩擦。两国之间的对立与对抗对双方都没有好处。必须开拓出一条新的合作与发展之路。
材料2与上世纪70和80年代相比,现在的两国关系确实变得越来越严峻。不过由于日中两国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两国关系也出现了复杂和多样化的情况,因此矛盾和摩擦增加也是理所当然的。
根据舆论调查,现在日本人最担心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有70%的日本人认为,中国的军事力量将来有可能威胁到日本的安全。
材料3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说,日中经济关系将超越政治上的分歧,它是靠市场原理运作的。丰田和日产等大企业相继向中国投资。从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出现了第一次中国热,邓小平发表加速改革开放的号召。90年代前期出现了第二次中国热,到今天又出现了第三次中国热。日本重视中国同实际利益密切相关。
材料4 2006年10月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会见来访的日本国新任总理大臣安倍晋三时强调指出,日本正确对待那段侵略历史,妥善处理台湾问题,中日友好必将迎来崭新的一页,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中日人民友好往来。
请回答:(1)日本在70年代、80年代即冷战结束后的对外政策及主要目标怎样?
(2)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3)日本国内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近几年来中日关系出现问题的主要症结是什么?
选做题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从外部环境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全球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步伐继续加快。从国内情况看,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
摘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9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材料2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放松管制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法治理念的主流。自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理论将管制作为治疗“市场失灵”的一剂良药之后,无孔不入的强化管制日益导致行政权力的扩张和政府过分介入市场,阻碍市场内在动力的发展,于是在重新反思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上,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以放松管制或者说是寻求放松管制与强化管制的最佳平衡为主题的政府管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政府退出市场、退出社会,减少审批,将自由还给个人和社会;政府应把直接决策的权力大多数转移到立法机关,减少部门利益法律化的途径,并加强行政机关制定规则的审查,政府只是承担执行机构的角色;改变政府权力运作的方式,相较命令-控制型管制而言,更倾向于激励型管制和协商型管制;提高政府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和信誉度等等。
摘自《法制日报》2004年8月5日《放松管制:政府法治理念主流》材料3 2005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巩固宏观调控成果、保持经济社会良好发展态势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更好地利用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5日《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温家宝的讲话》请回答问题:(1)根据材料1、2,试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和趋势。
(2)根据材料1、2、3,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容和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启示。
(3)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试述各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性。
答 案一、选择题I
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和运用。“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出自南朝时期范缜《神灭论》中“形神相即”的命题。“即”有不离(不可分割)与不异(不相对立)的双重意义。该句的意思是人的精神与形体是不可分的,形不离神、神也不离形,形存神也存,形体死亡,精神也就灭亡了,这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2.C
【解析】本题考查真理和价值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人类在科学研究中掌握到电能是求真的历程,研制生产出工业和家用电器是求善的历程。前者即真理原则,是指人类按照世界本来面目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体现了物的尺度,而后者即价值原则,是指人类按自身需要、利益从事认识实践活动,体现了人的尺度。真理和价值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选项A、B、D都具有一定的干扰性,应当引起注意。
3.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掌握和理解。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矛盾这一关键词,是指唯心主义阵营内部的矛盾(是属于矛盾同一性问题),“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展”。这样在4个选项中进行分析选择,“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A项)是讲矛盾斗争性的作用”;“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B项)和“矛盾双方的融合促使事物发展”(D项),分别讲的是矛盾双方发展的相互促进和融合对事物发展的作用,而不是讲一方的“自身矛盾”对另一方的促进作用,A、B、D项都与题意不合,作为干扰项需排除,所以,只有C项是最符合题意的。一般考生解答此题有一定难度,如果没有理解题干中的关键词语,最容易误认为是指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矛盾双方的关系问题,这样就有可能在A或B项中选择其一。
4.D
【解析】价值的货币表现就是价格,作为商品交换的中介的货币出现以后,“等价交换”的要求就只能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相一致,只不过受到市场机制的影响,现实中价格经常与价值不一致。
5.C
【解析】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即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无产阶级贫困化的必然性。马克思称之为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故选C。
6.C
【解析】本题考查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知识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主要的共同点是:都以私有制为基础;都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区别是:个体经济以生产者自己劳动为基础,私营经济以雇佣劳动为基础。个体经济不存在剥削关系,私营经济以获得利润为目的,存在剥削关系。故选C。
7.B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为农民所有。这是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所当然是对封建地主阶级生产关系的破坏。
8.B
【解析】这几个“统一战线”是不同历史时期党的政策方针的反映。大革命失败后的土地革命时期,中共提出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抗日战争期间,中共坚持的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期间,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策。
9.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土地法大纲》的掌握。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党把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改为土地改革政策,随后各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1947年10月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这是一个彻底的比较完善的土地纲领。因此,备选项C符合题干要求。备选项A《井冈山土地法》和B《兴国土地法》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制定的。备选项D《五四指示》是在1946年5月发布的,它标志着党的土地政策从“减租减息”到实行“耕者有其田”的转变,但还不够彻底。
10.D
【解析】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理论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重要的特点。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革命家党建思想的最大区别。
11.A
【解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创造比资本主义先进得多的生产力。提起社会主义,就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12.D
【解析】科学发展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所谓发展观。
13.A
【解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因为现代企业制度较好的处理了所有权和产权、经营权的关系。
14.D
【解析】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15.B
【解析】时事题。
16.C
【解析】时事题。
二、选择题Ⅱ
17.ABCD
【解析】本题考查对时间和空间特点的理解和把握。题干陈述的是一个科学事实,它首先说明“人们的空间观念不断变化”的(D项),“空间的特性依赖于物质状态”(A项),随着物质状态的变化,空间的特性也是可变化的,所以空间的特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B项)。同时题干中的科学事实还表明“人们对空间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的(C项)。可以说,本题较好地综合考查了时间空间问题的相关知识点。
18.ABC
【解析】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镜中花、水中月、阶级斗争、引力场尽管反映的是不同的事物,但都客观存在;未实施的城市建设规划不存在,故排除。
19.BCD
【解析】生命科学的重大发展表明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再大,不能是第一性的东西,它不可能创造物质,否则,就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了,所以排除A。意识反映世界,同时在反映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世界,这是意识能动性的高度体现,BC明显正确。
20.ABCD
【解析】科学发展观在实质上就是辩证的发展观,坚持了全面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以及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都是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内容,它们在当前的社会实践中贯穿、体现的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21.ABC
【解析】选项A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选项B如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剩余价值规律,选项C如价值规律,都是正确的;D项错在“一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则是“特有的经济规律”,而不是“共有经济规律”,排除。
22.BCD
【解析】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增加年剩余价值量、节省预付资本、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等,也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但不是剩余价值率,故排除A。
23.BD
【解析】小强购买球拍是执行货币的流通手段的职能,商店纳税执行的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
24.ABD
【解析】出资者作为股东可以领取股息收入,即享有资产受益权。出资者作为股东还可以参加股东大会;作为大股东,还可以参加董事会,享有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力。所以,ABD正确;选项C属于企业拥有的法人财产权的具体内容,不符合题意要求。
25.BD
【解析】在这几种经济形式中,用排除法很容易选出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两个正确答 案。
26.ABC
【解析】实事求是的基本内容包括前三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包括第四个选项。
27.BCD
【解析】本题的正确选项是后三项。第一项是毛泽东在1950年的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目的是要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好转而努力。
28.ACD
【解析】邓小平这句话的含义实际上是说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二者同中国实际的关系。在答 案选项中,AD都是说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关系的,C是说明社会主义与中国关系的,所以都可以选。
29.ABC
【解析】本题考查对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掌握情况,ABC都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形式,D不是。
30.BCD
【解析】解答本题考虑两个要点:一是文化和文明的区别点,即文化不等于文明。二是文化和文明又有联系,即文化包括文明。这样内容就比较全面了。此题虽然重要,但难度不大,一般考生不会一无所知。选项A很绝对,明显不符合题意。其它三项都表达了文化和文明的联系。
31.BD
【解析】时事题。
32.ABC
【解析】时事题。
33.AB
【解析】时事题。
三.分析题
34.「答 案要点」
(1)和谐文化的基本特征:一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三是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四是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相适应。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的思想根基和文化源泉。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第一,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为实现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的团结和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第二,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谐文化内涵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第三,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建设和谐文化,就是要使和谐成为全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形成人人追求和谐、维护和谐的局面。
(2)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显著标志。
(3)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的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我国整体社会价值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价值体系的基本的引领和主导,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只有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才能抓住社会主义价值需要、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关键,也才能在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中突出重点、抓住根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积极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保证。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掌握情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目标,而和谐文化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文化有利于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了和凝聚力。本考点是近年的热点,应该引起考生的重视,一定要结合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复习。
35.「答 案要点」(1)从题中资料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收入分配的差距却不断扩大,导致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合理因素,又有不合理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的实施。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会拉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实行按要素分配的政策,使拥有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能得到更多的收入;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把调动积极性、提高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会使收入差距拉大。第二,我国地域差别、行业差别、城乡差别的存在。第三,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使人们的收入差距在更大的领域里拉大。第四,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还不够完善。第五,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当前为了防止收入分配差别过分拉大,实现收入均等化和共同富裕目标的措施主要有:第一,继续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为最终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分配体制。第三,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帮助社会成员特别是下岗和失业人员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就业,使他们拥有参与市场主导的分配机会。第四,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第五,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证低收入人群的生存发展需要。
「思路点拨」“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理顺分配关系,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是今年的新增考点,考生对此知识点要重视。回答本题时,阅读材料的重点放在材料中结论性的话语上,而不要细抠数字(可浏览一眼就放过),以免既浪费之间,又偏了答题方向。
36.「答 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党的自身建设面临着新的考验。这主要是地位的变化和权力的掌握,使党的干部容易滋长各种不正之风,容易丢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因此,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目的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2)毛泽东认为,在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尤其要注重思想建设,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要反对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要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和党外的监督;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3)在新的世纪里,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带领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内外条件下,重温毛泽东执政党建设思想,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4)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是不断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思路点拨」看完材料和题后的问题,就可知本题的考查重点。需要提醒考生的是,本题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答 案的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不能直接“照搬”为答 案,这是有些考生“没辙”时的常用做法,但是在这里不能套用。
37.「答 案要点」
(1)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键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新进展。
(2)①又好又快准确地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②强调又好又快在当前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倡导又好又快发展,有助于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
因此,提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方针。
(3)①要更深刻、更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下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②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③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④要深化财税、金融、计划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⑤要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思路点拨」本题所关注的问题是今年的一大热门考点,希望考生严加关注。本题的问题并不复杂,比较直接,回答时注意紧扣每一问的关键词回答即可。
38.选做题Ⅰ「答 案要点」
(1)七十年代奉行多边自主外交,主要内容是: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借助中国,抗衡苏联,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关系;八十年代各届政府都把争做政治大国作为主要目标。冷战结束后,开始全力推进积极进取的外交,加快向政治大国迈进。
(2)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在于它实行什么样的政策,能否正确处理大国关系,能否正确对待世界人民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愿望,能否正确对待曾经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
(3)主要有两方面:一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实力增强,日本产业逐步向中国转移,造成日本国内经济空洞化。二是认为随着中国军队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将来会威胁日本的安全。
(4)中日关系近几年来出现了“经热政冷”的局面,其主要症结在于日本少数政客否认侵略历史、不顾中国以及亚洲各国人民的感情,执意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罪犯灵位的靖国神社,并在台湾问题等系列问题上干涉中国内政和主权领土完整造成的。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时也要注意日本二战以来的对外政策的演变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明确了日本近几十年来从被占领到发展为经济大国进而到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争做政治大国的努力的政策走向,明确了日本在战后没有系统彻底地清除其反动的历史观,这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选做题Ⅱ「答 案要点」
(1)第一,经济调节机制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基本走向为由主张市场的自发调节到强调与政府干预的结合。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努力把市场调节与政府的宏观调控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相结合已成为现代各国经济调节的基本趋向。第二,所有制实现形式的调整与改革。资本主义国家中资本的股份化越来越明显,而且法人资本逐渐取代自然人资本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国家,已经开始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进行积极的探索。
(2)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计划,最根本的就是综合运用计划与市场两种经济手段,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既要坚决压缩落后的生产能力,又要加快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生产能力;既要调整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企业结构,又要调整地区和城乡经济结构;既要解决当前市场供求问题,更要着眼长远发展,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我国公有制实现形式认识的重大突破,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开辟了新的道路,必将极大解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
(3)社会经济结构是同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各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最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力发展的客观和必然要求。
「思路点拨」回答本题时也要紧扣材料回答问题,不过要提醒考生的是,阅读材料时,要抓主要信息,不要陷进材料提供的每一个方面的枝节信息中,以免回答问题时偏离了方向而出现丢分。
猜你喜欢
-
- 03-082019年医学考研药理学基础练习题汇总
- 03-092012年考研政治理论预测模拟试题(10)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多选题及答案(14)
- 03-092016年考研英语完型填空模拟练习题(5)
- 03-082017年考研英语翻译考前冲刺试题及答案第二套
- 03-092016年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必背简答题:现代化建设(2)
- 03-092014年考研政治章节练习汇总
- 03-092014年考研政治精选模拟试题及答案(4)
- 03-09考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重点选择题及答案(单选3)
- 03-092016考研英语精选阅读理解模拟题及答案教育学类(5)